早上刷牙时突然觉得牙齿酸疼?吃冰激凌时牙齿一阵发麻?小心,这可能是龋齿找上门了。龋齿俗称“虫牙”,但它并不是真的被虫子咬出来的,而是牙齿表面被细菌慢慢侵蚀的结果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困扰无数人的口腔问题。
当我们吃完东西后,食物残渣会黏在牙齿表面,尤其是甜食和淀粉类食物。口腔里的细菌把这些残渣当成了“美食”,分解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。这些酸会一点点腐蚀牙齿外层的牙釉质,时间长了就形成黑色的小洞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小洞会越变越深,从浅龋发展到中龋再到深龋,后可能伤到牙神经,那滋味可不好受。
龋齿初期可能没什么感觉,但出现以下情况就要注意:刷牙时某个位置特别敏感;喝热水或冰水时牙齿刺痛;照镜子发现牙面上有黑线或褐色斑点;经常塞牙却找不到原因。有些人总觉得“牙疼不是病”,结果拖到半夜疼得睡不着才后悔莫及。
1. 刷牙要讲究:每天少刷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,别只刷门牙。建议用含氟牙膏,牙刷3个月换一次。
2. 牙线不是摆设:牙刷只能清洁70%的牙面,剩下的要靠牙线,尤其戴牙套的人更要用。
3. 少吃“黏牙糖”:软糖、蛋糕这类食物容易粘在牙缝里,吃完记得漱口。
4. 定期洗牙:每年1-2次洁牙,能清除牙结石这些刷牙刷不掉的“顽固分子”。
5. 小朋友要涂氟:未成年人的牙齿更脆弱,涂氟能增强牙齿抗酸能力。
如果已经发现龋齿,越早治疗越简单。浅龋只需要简单补牙,20分钟就能完成;如果伤到牙神经可能要做根管治疗,既费时间又费钱。现在补牙材料有很多选择,从传统的银汞合金到接近牙色的树脂材料,医生会根据情况给出建议。记住,网上那些“自己补牙”的偏方千万别试,用指甲油填牙洞之类的方法只会让问题更。
“不疼就不用管”?错!等疼起来往往已经伤到牙髓。
“乳牙坏了不用治”?错!会影响恒牙发育,甚导致牙齿排列不齐。
“洗牙会把牙缝洗大”?错!牙缝大是因为清除了原本占据空间的牙结石。
很多人花大把钱做牙齿美白,却忽视基础的防龋工作。其实一口健康的牙齿比单纯的“白”更重要。从现在开始,改掉咬瓶盖、用牙签的习惯,随身带便携漱口水,每年做口腔检查。记住,治疗龋齿花的钱和时间,足够你做几十次有效预防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