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意外,骨折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情况。很多人对骨折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"骨头断了"这个层面,但其实骨折的种类、治疗和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关于骨折的那些事。
骨折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。从骨折线的形态来看,有横形骨折、斜形骨折、螺旋形骨折等;从骨折程度来看,有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;从骨折处皮肤是否破损来看,又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。其中,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儿童常见的青枝骨折都比较特殊。
一般骨折后会出现明显疼痛、肿胀、淤血、受限等症状。如果骨折,还可能出现畸形、异常或听到骨头摩擦的声音。但要注意的是,有些轻微骨折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,如果受伤后持续疼痛,建议及时就医检查。
发生骨折后,时间的处理非常重要。首先要保持冷静,不要随意伤者,特别是怀疑有脊柱骨折时更要注意避免二次伤害。可以用夹板、木板等固定受伤部位,没有固定器材也可以把受伤的上肢固定在躯干上,下肢固定在健侧下肢上。
如果是开放性骨折,不要尝试将外露的骨头推回去,要用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口。在送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伤者的一般情况,如果出现面色苍白、出冷汗等休克症状,要立即就医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不要给伤者进食进水,因为可能需要手术治疗。也不要随意使用止痛药,尤其是阿司匹林这类可能增加出血的药物。
骨折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。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性骨折,主要通过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或支具固定。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、儿童骨折等多采用这种方法。
手术治疗适用于不稳定骨折、关节内骨折等情况。现在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钢板螺钉固定、髓内钉固定、外固定支架固定等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,微创手术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。
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,都需要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。一般来说,上肢骨折需要4-8周愈合时间,下肢骨折需要8-12周,具体时间因人而异。
骨折后的治疗非常重要,直接关系到功能的程度。在骨折固定期间,可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,防止肌肉萎缩。拆除固定后,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关节度训练和肌力训练。
过程中要注意:1.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;2.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;3.注意营养补充,特别是蛋白质、钙质和维生素D;4.定期复查,了解愈合情况;5.如果出现持续疼痛、肿胀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。
老年人的骨折要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,如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肺炎、压疮、血栓等。因此要鼓励早期,在保护骨折部位的前提下适当下床。
预防骨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1.加强锻炼,提高骨骼肌肉力量;2.注意,避免跌倒和外伤;3.保持良好饮食习惯,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;4.中老年人要定期检查骨密度,必要时进行骨质疏松治疗;5.改善居家环境,减少跌倒风险。
对于儿童来说,运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;对于运动员来说,要科学训练,避免过度疲劳;对于老年人来说,要特别注意防跌倒,可以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。
骨折虽然常见,但只要正确处理、科学治疗、坚持,大多数人都能良好。关键是要及时就医,遵医嘱进行治疗和训练,切不可擅自决定治疗方法或过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