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手面对娇嫩的宝宝总有些手足无措,特别是0-3岁这个关键成长期。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表示,这个阶段的日常护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免疫力,家长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很重要。
6个月前建议纯母乳喂养,但很多职场妈妈面临背奶难题。可以用温奶器保持在40℃左右,存放不超过4小时。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稀到稠的原则,次尝试米糊建议选在上午,便于观察过敏反应。
3个月内的宝宝每天需要16-20小时睡眠,但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昼夜颠倒。儿科护士长女士建议,白天不要拉窗帘保持自然光线,晚上使用小夜灯营造睡眠环境。6个月后可以尝试固定的睡前仪式,比如洗澡、抚触、摇篮曲三步曲。
当宝宝出现持续高热、精神萎靡、食欲骤降、呼吸急促或皮疹扩散时,要立即就医。特别提醒,3个月以下婴儿发烧超过38℃就是急诊指征。普通感冒可以尝试生理盐水洗鼻和抬高床头30度来缓解鼻塞。
免疫规划疫苗要按时接种,特别是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要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。流感疫苗建议每年10月前后接种,轮状病毒疫苗要在6个月前完成剂。接种后留观30分钟很必要,轻微发热属正常反应。
调查显示,80%的婴幼儿意外发生在家里。茶几边角要加防撞条,药品必须锁进专用柜,婴儿床不要放置毛绒玩具。特别要注意的是,给孩子洗澡时永远不要中途离开,即使只是接个电话。
3个月可以玩追视红球,6个月开始躲猫猫游戏,1岁后可以尝试形状配对。但要注意避免电子屏幕,2岁以下不建议接触任何电子产品。每天1小时以上的亲子互动时间更重要。
把尿训练不必过早,1岁半后再开始更科学;发烧时不要捂汗,适当减少衣物才利于散热;6个月后就要戒夜奶,否则影响牙齿发育。遇到育儿观念冲突时,建议带老人一起参加医院的家长课堂。
普通感冒可以先观察2-3天,但出现抽搐、呼吸困难要立即就医。建议平时记录好孩子的用药史和过敏史,急诊时带上近的体检报告。非急症尽量选择工作日白天就诊,避免交叉感染风险。
8个月左右会出现分离焦虑,这是正常的认知发展表现。1岁半到3岁是个叛逆期,家长要保持耐心。当孩子咬人、打滚时,转移注意力比说教更有效。每天少3次拥抱能增强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