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刷上有血迹,吃苹果时留下红印子,这些看似小问题可能暗藏健康危机。牙龈炎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,我国成年人患病率高达70%以上,但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。
牙龈发炎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牙菌斑。当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停留超过12小时,就会形成黏稠的细菌薄膜。这些细菌释放的会刺激牙龈,导致血管扩张充血——这就是为什么发炎的牙龈看起来特别红,碰一下就容易出血。
以下情况会加速牙龈炎发展:
• 刷牙方法不对,长期清洁不到位
• 吸烟会让牙龈缺氧抵抗力下降
• 戴牙套或假牙清洁困难
• 妊娠期激素变化使牙龈更敏感
1. 牙龈颜色变深:健康的牙龈是淡粉色,发炎时会呈现鲜红或暗红色
2. 刷牙时出血:初期仅少量血丝,时可能自发出血
3. 持续性口臭: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会产生硫化物
4. 牙龈肿胀:轻按有凹陷,可能伴随胀痛感
5. 牙齿敏感:由于牙龈萎缩导致牙根部分暴露
很多人觉得牙龈出血不是大病,结果发展成牙周炎就后悔莫及。轻度牙龈炎通过洁牙和正确护理,1-2周就能好转。但如果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组织蔓延:
• 3个月后可能形成牙周袋
• 1年左右出现牙槽骨吸收
• 3-5年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
更值得注意的是,长期牙龈炎症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。研究表明,牙龈炎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常人高出20%,孕妇早产概率也显著增加。
步:改良清洁工具
扔掉硬毛牙刷,改用小头软毛牙刷或电动牙刷。牙线要像穿针引线般轻柔滑入牙缝,切忌用力过猛。水牙线可以辅助冲洗牙龈沟,但不能替代刷牙。
第二步:调整刷牙手法
记住“巴氏刷牙法”要领: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水平颤动,每次刷2-3颗牙,整个过程少持续3分钟。重点清洁牙龈边缘和后牙内侧这些容易被忽略的位置。
第三步:科学就医
每年少进行一次洁牙,超声波能清除顽固牙结石。如果牙龈出血持续两周以上,建议做牙周探诊检查。已经形成牙周袋的患者可能需要做龈下刮治,这个过程会有轻微酸胀感,但能有效阻止病情恶化。
预防牙龈炎其实很简单:
• 饭后及时漱口,可用淡盐水或专用漱口水
• 多吃苹果、胡萝卜等需要咀嚼的蔬果,帮助清洁牙面
• 控制甜食摄入频率,尤其避免睡前吃粘性糖果
• 吸烟者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
牙龈就像牙齿的“地基”,现在花10分钟正确刷牙,将来省下上万元种植牙费用。从今天开始,认真对待牙龈发出的每一个求救信号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