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知道近视,但对远视的了解却少得多。远视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问题,简单来说就是看近处模糊、看远处相对清楚。与近视恰恰相反,远视患者眼球的长度可能较短,或者角膜曲率较平,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而非视网膜上。
如果你经常觉得看手机或书时眼睛容易疲劳,甚出现头痛、眼眶胀痛,可能不是简单的用眼过度。许多轻度远视的人年轻时可以通过调节代偿,但随着年龄增长,症状会逐渐明显。儿童远视更需警惕——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、揉眼频繁,可能被误认为多动症。
大多数远视与眼球发育有关。婴幼儿普遍有轻度生理性远视,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变长,远视会自然消退。但如果发育滞后,就可能形成性远视。中高度远视还可能增加青光眼风险,这与眼轴短导致前房变浅有关,不过这种情况比例较低。
框架眼镜是的矫正方式,尤其是儿童远视。镜片采用凸透镜设计,能帮助光线正确聚焦。成年人可以考虑隐形眼镜,但需要注意卫生护理。对于追求便利的人群,激光手术如全飞秒也可考虑,但需通过严格术前检查评估角膜条件。
研究表明,远视确实存在遗传倾向。父母双方都远视,孩子出现远视的概率约是普通孩子的3倍。建议有家族史的家庭在孩子3岁左右进行视力检查,学龄前少每半年复查一次。早发现早干预,能有效预防弱视发生。
一般来说,18岁后远视度数趋于稳定,但40岁后老花出现会与原有远视叠加,产生"看远看近都不清"的现象。这时需要的渐进多焦点镜片设计,而不是简单增加度数。定期验光、及时调整矫正方案很关键。
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,每30分钟眺望远处5分钟;阅读时充足光照,建议使用500lux以上的台灯;适量补充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菠菜、玉米。需要强调的是,市面上所谓的"视力训练"对真性远视无效,科学矫正才是正道。
有人以为远视就是"老花",其实两者机制完全不同。远视是屈光问题,老花是调节能力下降。还有人认为远视比近视好,这也是误解——未经矫正的中高度远视可能导致弱视、斜视等并发症。任何视力问题都应得到同等重视。
突然出现视力下降、视物变形,或伴随眼红眼痛时要立即就医,这可能与其他眼病有关。儿童出现眯眼、歪头看东西等行为,建议两周内安排检查。记住:验光不是简单的测度数,需要医师进行双眼视功能评估。